首页 > 吉日

伏天从什么时候开始(为什么伏天易生病?)

伏天,是*传统节日农历六月初一至三伏的统称,一般指“夏至”至“小暑”这一段时间。从“夏至”开始算起,一年有“夏至三庚数头伏”(“庚日”即指干支历的一个固定日期)。
《通志·历义》曰:“伏者,伏邪也;天之四阳,伏而不能出也。故为之立伏以驱之也。”
从节气上说,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是三伏天,这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人们常说“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就是指这个时节。
三伏的说法源于汉代,《后汉书·舆服志》中就有“伏日有雨百谷不生”的说法。古代有这样一种说法:初伏、末伏各10天,共40天。初伏之前天气比较炎热,末伏之后天气比较凉爽。传统说法中有“三伏贴”、“三伏补”和“三九贴”三种说法,都是在三伏天进行的中**位贴敷*。
中医认为,伏邪是指暑、湿、燥、火等邪气,而其致病特点为”非风、非暑”,即在炎热的夏季也可致病,具有迁延性和反复性。


一、为什么伏天易生病?

三伏天之所以被称为“三伏天”,就是因为在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间。此时,人体毛孔张开、汗泄,如果吃冷饮或贪凉,容易伤及人体阳气。而且,三伏天闷热的天气很容易让人心情烦躁、失眠多梦,这些都会使人体的抵抗力下降。此外,三伏天雨水较多,空气湿度大。此时人体湿气较重,湿为阴邪,最易伤脾;湿气过重又会损伤人体的阳气。所以三伏天容易生病。
但这并不代表着我们就一定要在三伏天吃*打针输液。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冬病夏治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冬病夏治”,而不是单纯地依靠*物或者手术来进行*。
如果想要冬病夏治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的话,那么一定要选择正确的方法、对症的*物来进行*。比如:如果是因为受寒而引起的咳嗽、流鼻涕或者腹泻等*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服用一些汤*;如果是因为脾虚引起的各种疾病的话,那么就需要服用一些健脾化湿的*物。

二、伏天最宜补水

夏天出汗多,会使体内的大量水分流失,如果不及时补充水分,就会使血液浓度变高,给心脏带来负担。天气炎热时,不少人喜欢喝冰镇饮料或吃冰镇西瓜来降温。专家提醒说,这些方法不仅容易损伤脾胃的阳气,还会加重体内积寒。
专家表示,从养生的角度来看,冷饮、凉水等寒凉之物最好少碰。在高温天里,大量出汗后喝点凉水或冰啤酒、冰饮料等虽能使人解渴、凉爽、惬意,但却不利于身体健康。冷饮过冷会刺激胃肠道壁引起血管收缩,使血流不畅,影响消化功能。
最好喝白开水或淡盐开水,不要喝碳酸饮料和果汁。还可以多吃点新鲜水果,如西瓜、冬瓜、绿豆等都有消暑解渴的功效。要注意的是要少吃油腻食物。

三、三伏吃什么

三伏天要多吃些清热去火的食物,比如绿豆、苦瓜、西瓜等,另外还可以适当饮用一些凉茶。这是因为在三伏天高温天气里,人体的水分丢失比较多,因此应该多喝水以补充汗液中丢失的水分。另外还可以适当喝一些绿豆汤或者是淡盐水来补充人体所流失的盐分,以保持身体在水分缺失的情况下所具有的电解质平衡。西瓜是夏天里最有价值的水果,具有生津止渴、清热除烦、利尿消肿、清热解暑等功效,是夏天里的消暑佳品。

本文链接:http://xingzuo.aitcweb.com/9114515.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