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吉日

诸葛亮的性格特征(诸葛亮的一生有哪些优点?)

诸葛亮是*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散文家。他集多种才能于一身,是智慧的化身,但同时又是一个忠心耿耿,光明磊落的人。在《三国演义》中他被刻画为足智多谋、神机妙算的军师形象。实际上,诸葛亮在生活中,他有五个性格特征:
一是谦虚。诸葛亮为蜀国鞠躬尽瘁,*而后已,但他从来不自夸自己有多大的本事。在蜀国*中,诸葛亮并没有像刘备、关羽和张飞那样有权力和威望。
二是务实。诸葛亮的一生,始终以复兴汉室为己任,但是他从来不提他自己的能力有多大。即使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人称他为“仲谋”时,他也只说自己是一个“相父”罢了。
三是节俭。诸葛亮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非常俭朴。他的生活标准比普通百姓还要低很多。
四是谦和。诸葛亮常常以“相父”自居,从不会把自己当领导看待;别人有难时也不会找别人帮忙,而是自己想办法解决;还有一点很重要的就是诸葛亮的品德高尚,在别人有困难时都愿意伸出援助之手。
五是勤奋。诸葛亮不会把时间都用在玩乐上,而是在工作上兢兢业业;为了工作他可以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工作;在家中诸葛亮也不会像其他的男人一样在外花天酒地、寻花问柳……
总之一句话,诸葛亮是一个比较完美的人,但同时又是一个有缺点的人!


一、谦虚

“谦受益,满招损”,这句话的意思是:谦虚之人,由于其受益,必然招来更多的益处;如果骄傲自大、盛气凌人,必招祸殃。这句话是说:骄傲自满会使人落后,自满、自夸会招来灾祸。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就是一个非常谦虚的人。
公元207年春,刘备为寻找人才而三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
第一次在刘表处见面时,诸葛亮不敢与他交谈,只是向刘备引荐了他的朋友庞统。庞统为人高傲自负,诸葛亮担心和他交谈会有不愉快的事发生。于是他先问庞统:“您看我这个人怎么样?”庞统说:“我看您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您如果能去追随您,那我就非常荣幸了!”刘备说:“先生不是我所能相配的。”
第二次诸葛亮给刘备推荐了刘表的儿子刘琦和侄子刘琮。刘备对诸葛亮说:“你们两个人可以一起去找刘琦和刘琮,他们会帮助我们去攻打曹*的军队,如果他们不答应我们就带着他们去找刘表。如果他们同意了我们就可以攻取许昌。”诸葛亮说:“那先生认为该先和谁一起去找?”刘备说:“还是你吧!”刘备之所以要先去找刘琦和刘琮,是因为诸葛亮认为只有他才能说服他们两个。
第三次刘备来拜访诸葛亮时,诸葛亮向刘备推荐了自己的弟弟诸葛均。刘备对诸葛均说:“你看我们兄弟三人谁更优秀?”诸葛均说:“大哥最优秀!”

二、务实

务实,在现代汉语中表示:“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在古代汉语中,务实一词的意思为:(1)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达到既定目标。
(2)实际工作中不尚空谈。
诸葛亮对务实的理解是很深的,他认为:“务”就是要务实。他在《出师表》中说:“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他甚至希望*后能够留有清白在人间。
在刘备去世之后,诸葛亮要处理的事情很多,当时蜀国的内部形势也很混乱。因此,诸葛亮一到任就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首先,他颁布了《蜀科》的法令,从法律上对蜀国进行了规范。《蜀科》的内容主要有六条:一、改蜀国的行政制度;二、加强法制建设;三、整顿吏治;四、鼓励耕织;五、发展经济;六、加强武备。
诸葛亮虽然在《蜀科》中提出了许多措施和办法,但其中心思想还是要实现他所谓的“兴复汉室”。其实这也就是诸葛亮为人所诟病的地方了,因为诸葛亮的“兴复汉室”目标虽然宏伟,但却非常不切实际。诸葛亮为了实现他的政治理想,对蜀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但是在改革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遭到了强烈的反对和抵制。
他“每与人言必称尧舜”“每与人言”等言辞就是他“务实”性格表现得最明显的例证之一了。诸葛亮一生勤勤恳恳地工作,就是希望能用他所学到的知识帮助蜀国早日实现这个伟大目标。他可以不要个人的荣誉和地位,只要蜀国能够早日强大起来就行了。

三、节俭

诸葛亮节俭,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三国志》记载:“诸葛亮性简素,不好华饰。”诸葛亮一生清贫,“少有逸节,士之长者也”,诸葛亮不仅在物质上很节俭,在精神生活上也很节俭。诸葛亮的节俭与他的生平经历有关,他从小就养成了勤俭的习惯。当他担任丞相后,“布衣蔬食,终其天年”。诸葛亮的一生虽然没有什么丰功伟绩,但是在历史上留下了许多故事和佳话。
作为政治家的诸葛亮一直把节俭视为自己为人处事的一条重要准则,他说:“俭以养德”。他始终认为“俭则约”。诸葛亮生活俭朴,甚至可以说是很节省。有一次,魏延对诸葛亮说:“丞相平生谨慎,不肯轻易许人”。这是说什么呢?
诸葛亮认为自己在管理*方面非常谨慎、小心。有一次晚上正准备睡觉时,忽然听到外面有人敲门。他问是谁,外面的人说:“丞相叫我来送信给你”。诸葛亮就接过信来看,原来是魏延。
诸葛亮便对魏延说:“你也别太谨慎了吧?小心点好!”
魏延听了诸葛亮的话后大怒道:“丞相难道是怀疑我吗?我活着还有什么用?”
后来,魏延果真被杀了。
在生活上节俭的同时他也注意节约粮食、不浪费一粒米。当他担任蜀汉丞相后,经常告诫人们:“夫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国不可一日无君!”

四、勤奋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丞相、军事家、政治家、散文家。诸葛亮在少年时期就好学,“家贫,常为人佣耕”。他在《诫子书》中曾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可以说是诸葛亮一生的真实写照。诸葛亮少时在四川安喜县的隆中隐居读书,二十岁时还没出过远门。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辅佐自己匡扶汉室而辅佐刘备。刘备称帝后,诸葛亮被封为丞相。但他一直到临终前都在出使东吴,为孙权出谋划策。
诸葛亮是个“工作狂”,在蜀汉*中他一直是兢兢业业、恪尽职守的“相父”形象。刘备曾多次向诸葛亮请教治国之道的问题,而诸葛亮每次都回答得滴水不漏、十分精彩、让刘备十分满意!有一次诸葛亮做了一篇文章,内容主要是:“君与我同姓为叔则可矣,不宜为臣;君与我异姓为弟则可矣,不宜为子;君臣、上下之伦,不可不顺也。”这篇文章也是诸葛亮为了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而写的!
诸葛亮的一生都在努力工作,这就是他能够在三国鼎立中占据一席之地的原因!

本文链接:http://xingzuo.aitcweb.com/9114240.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