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吉日

元旦手抄报版面设计图大全(*古代的元宵节是怎么过的)

元旦,即新年的第一天,是指*农历的岁首元月的第一天,也称为“岁旦”、“岁节”、“正岁节”。是*民间的传统节日,也是庆祝新一年的开始。
元旦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被称为*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殷历正月,每岁元日皆有正旦,正日三朝,公卿百寮皆以元日朝会。”
元旦是指新年的第一天,即农历的岁首第一天。但是元旦与春节只有一天之差,却有许多不同之处:春节是按阳历1月1日开始的;而元旦则是按阴历1月1日开始的。由于历法不同,所以*各地庆祝元旦的方式也不一样。
每年1月1日为新年的开始,即农历正月初一,又称“元日”、“元旦”等。春节、元宵节等都是*最重要的节日。
我们在庆祝元旦的时候,总是会有许多活动与习俗。这不,今年2020年1月1日也是我国最重要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春节。大家都知道新年要放*花爆竹、贴春联等一些习俗,这些都是*人骨子里传承下来的习俗与传统。而这些习俗与传统我们可以通过手抄报表达出来!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关于元旦手抄报版式设计图大全内容。


1、拜年

拜年是我国民间最有特色的一种庆贺方式,它与过年过节一样,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民族风格。每逢农历正月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互相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在拜年方式上有两种:一种是走访拜年,一种是贴春联、挂灯笼。这是因为*人有“开门炮仗”的习俗,所以每到过年的时候人们都会先燃放爆竹以示庆祝。爆竹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品,起源于远古时代的巫术祭祀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成为了*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每逢新春佳节来临之前,家家户户都要大扫除,将家中彻底清扫一遍。然后在家里堂屋正中挂上春联和门神,以祈求驱鬼避邪、招财进宝。

2、挂灯笼

在春节和元宵节,家家户户都要挂灯笼。灯笼有纸制的,也有绸制的。其中,纸制的灯笼种类很多,主要有:宫灯、瓜灯台、花篮灯、果核灯、走马灯等。这些灯笼上都写着“新春大吉”,或者是写着吉祥的话,比如“欢度春节”等。春节挂灯笼的习俗已经传承了上千年,每年到了春节这一天晚上,家家户户都要把买来的大红灯笼挂起来。人们在大红灯笼上写上“新春大吉”、“欢度春节”等祝福的话。还有的在灯笼上贴上红纸黄字的对联或年画。
为了增添节日气氛,有的家庭还制作两个相同的灯笼。做好后一起挂在大门两侧和室内。有的家庭还会在客厅和门口挂两个不同款式的灯笼,以示喜庆气氛。有的家庭会把多个大小不一的红灯挂在一起,这叫“满天星”;有的家庭还会在晚上一起“点灯”,寓意“万家灯火”,让整个家族红红火火。

3、舞狮子

舞狮子,是*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狮子是*民间重要的驱邪吉祥物,每逢新春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就要上演狮子舞以祈福保平安。舞狮子的形式有很多种,一般由两人合作表演。
一人扮生,头扎小辫,身穿小袄、小褂、长裤、赤足;另一人扮狮子身穿彩衣,作奔跑跳跃动作。两人配合的默契程度是表演成功与否的关键,当两人对舞时,不能用手直接去触碰狮子的眼睛或脸,因为狮子有灵性,若用手去触碰它的眼睛或脸就会吓着狮子。除了以上所讲到的习俗与传统外还有一些比较传统的习俗与传统可以通过手抄报表达出来!

4、舞龙

舞龙,是一项有悠久历史的*民俗活动。在古代,舞龙是为了庆祝丰收的一种仪式,其寓意为“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舞龙时由两人或三人表演,其中一人手持彩旗(或手绢)作龙首状,另外两人各持彩旗的一角和另一角。表演开始时,舞龙者边舞边向人们点头、作揖或招手,以示恭贺丰收;或者将彩旗抛到空中,再随着锣鼓、鞭炮的节拍而上下翻飞。有时,两条龙上下翻腾、盘旋飞舞;有时又合二为一,后再分开;有时两条龙又由一人骑在另一条龙的背上表演;有时又由多人骑在一个龙头上表演。另外还伴有各种形式的舞蹈和武术表演。舞龙不仅是一种艺术表演形式,同时也是一种健身方式。
*民俗舞龙灯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历代文人都有舞龙的诗句传世。如宋代苏轼的《除夜宿双碑》写道:“长留汉臣种芭蕉,始觉今朝岁月好。绿叶成阴子满枝,孤园非我意。”

5、放天灯

放天灯,又叫送天灯。它是流行于全国民间的一种有组织的大型祭祀活动。清代文献中,曾有“燃灯表佛”的记载。《西湖游览志余》卷十三载:“正月十五于湖上放灯,灯多至百余盏。”后来,人们逐渐把元宵节的放灯活动与佛教活动相结合,形成了大型的民间节俗活动——元宵放天灯。
天灯是*古代一种用来祈求平安的工具,从汉朝开始就已经出现了,后来随着佛教的传入,天灯也流传到了民间。在古代时候的人们非常相信鬼神之说,认为在每年元宵节放天灯,就是为了让鬼神知道来年会风调雨顺,可以丰衣足食。到了后来,这种习俗才慢慢演变成了现在这种形式。现在在一些农村地区仍然会有这样的传统习俗。

6、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添了喜庆气氛。春联的形式与内容也有很大发展。除
常的联语外,还有寄托人们对未来的愿望的如:“一年逢首是新春,百年好和万年春”;“春风春雨花经眼,江北江南水拍天。”等。这类词句都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春联也出现了不少新形式,如:“春风春雨花经眼,秋水秋雨话丰收”;“一夜春风吹火起,五更早起放鞭炮”;“春满人间福满门,人旺运旺家旺旺”;“大地回春景色好,神州大地尽春光”等。这些春联不仅有着美好的寓意,更是表达了人们对新一年美好生活的向往。

7、猜灯谜

灯谜又称“灯谜会”,起源于春秋时期的吴国,灯与谜二者常常连在一起说。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起源于春秋时期的吴国,称为“谜语”,那时候叫“谜”。猜灯谜活动在*历史悠久,影响深远。猜谜的形式多种多样,有文字谜、生活谜语等,在灯谜活动中除了以文字、图形为主外,还出现了用谐音、双关的方法猜射。如:“头上戴帽子——没大没小”(打一字);“有条裤子——穿在里面——谁也找不到”(打一字)。谜底大都是常用字或常用词。如:“鱼”打一字;“心”打一字等。灯谜极富挑战性和趣味性,深受大众欢迎。
关于元宵节猜灯谜的来历和谜语的谜底,《清嘉录》曾这样记载:“京朝官家皆有雅爱,好写小灯谜藏之,至来年正月十五,各以彩球连缀吊之,谓之‘打灯谜’。”因元宵节猜灯谜的风俗起源于汉代而盛于唐代,所以又称“元夕节”、“灯节”。这是因为每年的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无论大街小巷都有挂着彩灯的存在。每到这个时候人们就会想出各种各样的谜语来猜谜题猜度心情。

本文链接:http://xingzuo.aitcweb.com/9113570.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