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吉日

2015年立秋是哪天(二十四节气之秋分)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9个节气,秋季的第一个节气。立秋节气过后,我国大部分地区将会有一段时间的降雨天气,空气中湿度逐渐加大,早晨会有阵阵凉风。所谓“一场寒”,立秋后气温还是会下降,早晚温差较大,天气也渐渐变得凉爽起来。人们也逐渐适应了夏天的炎热,不再像夏天那样喜欢吃冷饮、洗冷水澡了。但是俗话说“秋老虎”又来了,所以说我们要注意做好防暑降温的措施。那么立秋节气是哪天呢?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立秋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秋天的开始。从气候特征来说,立秋表示天气会渐渐转凉,露水增多,在二十四节气中,立秋表示暑去凉来。
通常农历七月称为“暑夏”,八月称为“秋凉”,九月称为“初秋”;如果把一年分成十个月的话,七月就是“盛夏”,八月就是“初秋”;到了九月则为“深秋”;十月则为“寒冬”。
按照古人的说法,立秋是一个表示季节转换的重要节令。
一般情况下我国从立秋开始到霜降结束被称为秋季。夏季与秋季的界限一般以夏季结束时为标准,而不是以地面温度下降到25℃以下作为标准。
在二十四节气中只有小暑、大暑、处暑三个节气没有“秋老虎”的说法,所以这三个节气被称为“秋老虎”。

二、秋分

秋分,太阳直射点也由赤道进入南半球,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这一天,太阳直射在南半球的赤道上,昼夜平分。秋分,“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我国古代将秋分分为三候:“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秋分这天雷开始收声,大地上万物开始凋零。
按农历来说,这一天太阳几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之后太阳直射点开始从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白天时间开始变短,夜晚时间变长;秋分之后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南半球则相反。
秋分以后地面积蓄的热量逐渐减少,天气也就渐渐地凉了下来。但是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度大,气候差异较大。所以在秋分这一天还有“秋分早”“秋分不平衡”的说法。

三、白露

由于昼夜温差较大,所以民间有“白露早霜降,秋分凉飕飕”的说法。到了白露时节,北方大部分地区的天气已渐渐转凉,尤其是早晚气温较低。“白露”是反映自然界温度变化的一个重要节气,过了白露起夜会明显感觉到变凉。人们常说“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是指处暑十八盆后所剩下的三盆水在白露时就不要洗澡了;“白露不露身”是指如果天气已转凉就不能再赤膊露体了。当然,在这两句话里“白露”的“露”都不是指露水;“白露不露身”的“白”也不是指白色,而是指白色露在外面的部分;“白露身不露宿”也不是说我们可以赤膊露体,而是说秋天早晚温差大时要及时添衣保暖。这些说法虽然有些道理,但并不全面。所以人们在这个季节里还要根据天气变化来及时添加衣物。

四、霜降

霜降:秋季最后一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阳历10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55度时开始,到11月7日结束。
霜降一般在公历10月23日左右,为秋季最后一个节气,此时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日照时数和日照率都达到一年中的最少值,虽然白天气温仍然很高,但夜间却会降温,夜间降温到零度以下的次数也就多了起来。所以,霜降时节的特征是:昼夜温差较大。不过从这几天的气温情况来看,虽然气温下降明显,但早晚的温差还是在10度左右。霜降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时节,按照这样的气候规律来看,过了霜降就到了冬季了。因此,霜降时通常预示着即将进入寒冷的冬季。据最新资料统计表明,我国东北地区已有半个多月没下雨了。

五、小雪

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2个节气,每年阳历11月22-23日交节。小雪是反映降水与气温的节气,表示冬季开始,比十月节令时(小暑和大暑之间)进入冬天稍早一些。它是汉族民间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汉族传统节日。时间在每年公历11月22-23日之间,小雪的含义:
1、从天文上来看,小雪表示天气已冷、降雨渐止而雪量渐大;
2、从地理上来看,“小雪”是反映气候特征的节气。按《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一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小雪日多出现在西北地区和华北平原以及长江流域一带。此时节,南方大部分地区雨量渐少,而北方已进入“黄梅时节家家雨”的多雨期。

本文链接:http://xingzuo.aitcweb.com/9113075.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