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大智若愚(诸葛亮的三个优点)
很多人对“大智若愚”这个词颇有微词,觉得有“大智若愚”的人很傻。我也曾为此困惑过。直到读了《三国演义》,我才恍然大悟,这句话是对的,真正的“大智若愚”是对人生大智慧的一种比喻,不是对那些人的讥讽。
《三国演义》中有句话说得很好:“大凡做大事的人,没有不是在一个方面有专长而又在其他方面有所欠缺的。”如果这样说的话,诸葛亮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既有过人之智,也有不如诸葛亮之处。
很多人认为诸葛亮一代人才,应该是天下奇才。但是他偏偏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才能,反而处处不如刘备。不过我倒觉得这个观点有些偏颇了。
从历史上看,诸葛亮和刘备有着类似于伯仲之间的关系:他们都有一定的才能和谋略,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成就了一番事业。
但是我们不能忽略了刘备对他个人性格、政治主张、人格魅力以及军事才能等各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优势。而诸葛亮恰恰就是这种优势的集中体现,所以刘备对诸葛亮有知遇之恩、提携之恩、政治栽培之恩、军事依靠之恩,当然还有精神上的崇拜。
一、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大智若愚,是一种智慧。生活中,我们常被一些聪明人欺骗,殊不知他们才是真正的“笨蛋”。
这种聪明人往往目光短浅,只注重眼前利益,不能看清全局;只顾及个人得失,不考虑大局;只会一味地算计别人;甚至为了一些小利而丧失人格、底线。
这种人看似精明,实际上却是最愚蠢的人。因为他们总是在为别人而活着。为了一点蝇头小利而失去人格、底线,实在是得不偿失。
“大智若愚”不是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说,而是在看似木讷的外表下,有着一颗聪明的头脑和开阔的思维。
曾国藩有句名言:“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自古以来的大智慧者,无一不是胸怀大志、目光长远、能屈能伸、低调做人的人。
诸葛亮便是这样一个人。他从年少时就胸怀大志,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为国效力。可无奈没有好的机会、没有好的平台、更没有合适的机会让他施展才能。于是他只好默默地等待机遇了……
二、虚怀若谷,自谦自爱
诸葛亮的谦虚,不仅是装出来的,更是发自内心的。刘备*后,他扶灵柩回成都,并留诸葛亮守荆州。后来曹*率大军南下,荆州危在旦夕。刘备问诸葛亮该怎么办?诸葛亮回答说:“我受先帝托孤之重,不能因为私人恩怨而改变大局。”后来荆州果然被曹军所得。但曹*已知刘备有异心,便派人前去打探虚实。诸葛亮却一点也不害怕:“我受先帝托孤之重,怎么能为了私人恩怨而违背先帝的遗诏呢?”他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保住荆州这块肥肉不被别人所得。
诸葛亮能这么谦虚、这么大智若愚,是有原因的。刘备*后,他是蜀军的主帅,有很大的权力。如果他把权力放给自己的亲信或者心腹,让他们掌管一支军队,自己就可以放心地去北伐了。但他并没有这么做。
一方面是他有自知之明,另一方面是因为他懂得自谦自爱:你给我权力,我就用之为民;你不给我权力,我就保身自保。
三、宽以待人,严于律己
诸葛亮最大的优点是宽以待人,严于律己,他从不乱用职权,不徇私舞弊,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很有分寸。刘备*后,他扶养阿斗为帝。但在对待自己的亲弟弟刘禅却很好,还封他为安乐公。诸葛亮是蜀汉朝中最重要的大臣之一,但他从不以权谋私。诸葛亮处理事务很有水平,但在生活上却很简朴,从不奢侈、腐化。他经常自己穿着粗布衣,甚至将自己的衣服拿去做军服,他所穿戴的也都是老百姓穿过的旧衣服。诸葛亮在蜀汉*中始终是一个“低姿态”的形象,从不摆官架子。作为一位宰相、丞相兼军事家、政治家。他能以一己之力维护蜀汉*和*利益而不为自身谋私利,其功绩远胜于自己的才能和水平。
四、虚心好学,勤于实践
刘备在临*之前,曾嘱咐诸葛亮:“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诸葛亮听从刘备的教诲,一直坚持着自己的原则,他常说:“天下有变,臣将当之。”他深知学习对一个人进步的重要性,在自己能力有限的情况下,他还愿意向别人学习,虚心地向别人请教。除了在军事上虚心学习,诸葛亮在生活上也很注重学习。刘备把自己的儿子刘禅托付给他之后,经常和他探讨治国之道和用兵之术,让自己的儿子受益匪浅。
“孔明每自比管仲、乐毅”这句话中的“管仲、乐毅”不是诸葛亮自己说的,而是后人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时从《左传》中总结出来的。其实孔子本人也不认为自己比管仲、乐毅高明多少。但是他觉得自己能够和他们一样治国就可以了,不要和他们一样治理*就好了。但事实并非如此。孔子本人虽然不是军事奇才,但是他的弟子们却都很优秀,像子路、子张、冉求、公西华等人都是非常有能力的人。虽然孔明自己没有上过战场,但是他有一帮优秀的军事将领跟着他学习军事理论和用兵之术。可以说孔明是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做到了极致。
五、知错能改,坚持真理
诸葛亮北伐,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统一天下。当时中原地区经过了几百年的战乱,人口数量大大减少。北方少数民族也趁机发展起来,与汉族产生了矛盾。
诸葛亮认为魏国国力强大,所以应该向西进攻魏国以夺取中原。但是他却忽略了蜀国国力较弱,想要战胜魏国是很困难的。后来司马懿给他出了一个主意,让诸葛亮进攻魏国的后方,而自己带领大军去攻打中原。
诸葛亮很是疑惑:“我这么做不是正好达到目的了吗?为什么要去攻打中原?”
司马懿说:“这正是您的错误所在啊!如果您向西攻打魏国,那么您就会吸引魏军来救援,咱们就会被他们合围,如果不能取胜而退兵,那我们的损失也会很大啊!”
诸葛亮听后恍然大悟:“我不应该按照司马懿的计谋去做”。
后来诸葛亮听从了司马懿的建议:放弃了攻打魏国后方的计划,这才避免了魏军对蜀国实行包围。后来蜀军取得了胜利,诸葛亮也完成了自己的理想。
从上面可以看出,诸葛亮并不是一个迂腐的人。他知错能改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正是用“大智若愚”来形容自己和诸葛亮。
六、淡泊名利,知足常乐
“淡泊名利”,是一种智慧,一种洒脱,是一种境界。其实淡泊名利也是人生的一种积极的态度,要看我们怎么去看待名利。对名利过分的追求,就会产生不必要的烦恼和痛苦,也会失去很多机会。
人生要想获得快乐,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淡泊名利要用平常心看待名利;看淡金钱和地位的得失。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快乐。
有句话说得好:“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对我们每个人来说也是一样的道理。只要拥有了健康,拥有了朋友,就拥有了一切。
本文链接:http://xingzuo.aitcweb.com/9112561.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