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谁画的(《清明上河图》的创作时间)
从宋代开始,就有画家绘制了一张《清明上河图》。到了元代,它变成了一幅大画卷,成了*十大名画之一。
据《宋史·艺文志》记载:“清明上河图,张择端作。”张择端是北宋画家,他在北宋时以画《清明上河图》出名,当时被称为“画工之冠”。有学者认为张择端是北宋末年宋徽宗时的画院画家。此说依据主要是《宣和画谱》记载:“张择端为画院待诏。”《宣和画谱》是宋徽宗时的一部重要的绘画史料。其卷上还记载:“政和二年(1112)进呈《清明上河图》轴”。这个年份为徽宗政和二年,即公元1112年,时间上正好吻合,因此张择端可能是宋徽宗时的画院画家。
此说虽然有些道理,但因为《清明上河图》属于绘画作品,因此它的作者是否真的是宋徽宗时期的画家,就有必要进行一些考证了。现在普遍认为《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作品,此说源自宋人笔记小说《文会图》。此*载:“张择端与孟元老(宋代文学家)同游东京(今开封)时作此图……”文同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画家和书法家,张择端与他交往甚密,故有此说。明代画家仇英也曾说:“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必作于孟元老之朝,因孟氏晚年与张择端友善”。
下面就根据一些文献资料及专家研究成果,对张择端是否是北宋人这一问题作一些探讨:
一、张择端是宋代人
根据《文会图》的记载,张择端和文同是一个时代的人。而文同是北宋的文学家,他*于宋徽宗年间(1113年),那么张择端即使是在北宋末年画这幅画的话,也不可能是徽宗时期的人。
《清明上河图》轴上的《清明上河图》和《清明上河图》两幅画,都是一幅长卷,就是一幅大画。如果张择端不是北宋人的话,那么他就无法按照绘画规律把它分成三段来创作。因为既然他是一个宋朝人,那么他肯定会把这幅画分成三段来创作。这样也就违反了绘画规律,也就无法把它当成一幅长卷来创作。因此,在张择端之前和之后都没有人能画出一幅能成卷的《清明上河图》。
二、《文会图》是北宋笔记小说
《文会图》是北宋人李公麟所作的一部笔记小说,共十二卷,但作者只署其名而不署姓。该书内容包括作者生平事迹、画家、书家等。全书采用类编体例,用对话形式描述了宋代著名文学家文同同游东京的故事。由于《文会图》属于文学作品,因此许多学者认为它是小说而非绘画作品,更不可能是《清明上河图》。
我国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作家、历史学家和书画鉴赏家谭其骧先生认为:“李公麟在文学方面的造诣很深,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但他在艺术方面却十分一般。他一生之中写过不少小说和散文,其中有两篇小说和三篇散文最有名。他的小说如《文会图》《五鼠断肠诗》等都是很有名的。他的散文如《韩昌黎集》《柳河东集》等也是很有价值的。”
虽然此书也有部分内容是属于文学作品,但这些内容并不属于绘画作品。尤其是第一卷中李公麟同游东京的故事,完全可以用其他方式表现出来,并不能被视为绘画作品。因此,从以上两个方面来看,《文会图》的确是一部文学作品,而非绘画作品。
三、张择端是宋仁宗时期人
张择端生活在宋仁宗时期,而宋徽宗时的画院画家多生活在徽宗时,所以说张择端是宋徽宗时的画家也可以理解。不过,按照《宣和画谱》卷七记载,张择端是北宋时期人,这就说不通了。因为北宋时期没有人生活在宋徽宗时。
根据宋人笔记《东轩笔录》的记载,张择端生活在北宋仁宗年间(1032-1063)。据考证,《东轩笔录》作者是欧阳修,而他也是张择端的老师。可见欧阳修是张择端的老师。《东轩笔录》卷七记载:“(张择端)常自为画,出范希文、李公麟等数人之迹”。又据《宋史》记载:“(张择端)居长安,与文同、孟元老及范希文、李公麟游于东京。居数十日,遂以《清明上河图》进。”可见,仁宗时期是张择端创作的高峰期。
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张择端生活在仁宗时代,即公元1054年到1063年间。当然他并不是北宋时期人,而是一个生活在北宋仁宗时代的画家。
四、北宋宫廷画家多有同名
《文会图》记载的张择端为“画院待诏”,在北宋众多宫廷画家中,张择端应属特例。据有关专家考证,北宋宫廷中的画家有不少同名同姓,其中包括王诜、赵佶、米芾、王黼等。北宋画院中还有一种特殊的情况:院外画家多有同名同姓者。比如王诜和赵佶都是北宋著名的书画家。据说赵佶从小就对书法感兴趣,很早就拜当时著名的书法家蔡京为师,学习书法。他非常喜欢书画艺术,在当时可谓是一位书画名家。所以《宋史》记载:“(赵佶)好为书画,自少至老,一笔不苟”。然而在宋徽宗一朝,随着皇位的更迭,画院中也出现了一些同名同姓者。《文会图》记载的就有很多同名同姓者。
在北宋,张择端可能是画院画家中的一员;但在南宋时又变成了“待诏”。当时画院中有两个张择端,一个是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1084-1147);另一个是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1084-1142),两者是同名同姓者。但是这两位张择端是否有关系呢?专家认为应该没有关系。因为他们一个是画家,一个是书法家;两人也不在同一个朝代。
五、张择端不可能在靖康之变前创作《清明上河图》
宋徽宗赵佶,是*历史上唯一一位皇帝,在位长达十八年。他被后人称为“冬皇”。在北宋历史上,这位皇帝是一个“艺术家”。
宋徽宗特别喜欢绘画,他做的一件事就是设立了一个画院,让宫廷画家们来绘画。当时画院里的画家多达五百人。北宋末年的靖康之变,直接导致了*历史上两个朝代的结束,宋朝和金朝都是这样。所以我们可以认为《清明上河图》不可能在靖康之变前就完成了,而应该在徽宗时期完成的。
关于《清明上河图》创作时间,也有一些不同意见:
有的学者认为,这幅画可能是在金朝被劫掠前完成的。原因是该图表现了汴梁城内繁华热闹的景象。在北宋灭亡后,金人攻占汴京,把北宋皇家收藏的许多书画珍宝掠夺殆尽。据说在宋金议和条约中,就有宋钦宗被掳到北方的条款。因此,如果张择端是在金朝灭亡前创作了这幅画(或在金朝灭亡前画下了这幅画),那它就不可能是在汴梁城中创作的。另外一种说法是说这幅画是张择端在徽宗末年所作(这种说法似乎比较合理)。
不管何种说法正确与否,我认为《清明上河图》不可能是在金末时期完成的这一说法是成立的。
六、张择端并非宫廷画家
以上对《清明上河图》的作者作了一些分析,但这并不是说《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就是宫廷画家张择端。因为在古代,宫廷画家地位非常高,而且他们画的作品很少对外展出,所以并不能认定他们就是宫廷画家。
张择端并非宫廷画家,但也不能否认他是北宋末年著名的画家。不过他在《清明上河图》中没有留下自己的姓名和其他作品的题跋,这说明他并非宫廷画家。不过他是一个大孝子,所以《清明上河图》*现了几个古代的孝子。张择端在《清明上河图》中还特意画了几个做买卖的人,这些人在画中的地位都非常高,他们都有自己的职业。这些做买卖的人也是当时社会中有身份之人。那么张择端为什么要画这么多做生意的人呢?原因很简单,他希望自己在画史上留下名声,让他自己也成为一个绘画名家。如果他是宫廷画家,就没有必要为画这么多人而画这么多做生意的人了。
既然张择端并非宫廷画家,那为什么《清明上河图》*现了那么多古代的孝子呢?这是因为张择端本人对这些传统很推崇,所以在画*现了一些古代孝子。
本文链接:http://xingzuo.aitcweb.com/9112406.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