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是怎么来的 来历(关于中秋节的传统习俗)
中秋节,是*的传统节日,为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其节期在每年公历的八月十五日,是*汉族和部分兄弟民族的共同节日,因为它是在秋夕(农历八月十五)、月圆之时,因此又叫做“小中秋”。
中秋节在*的历史十分悠久。《史记》中曾有记载:“秋暮夕月,奉祭者甚众”;唐朝时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宋朝时期开始盛行;明清时期中秋节已和春节一样重要。
到了近代,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尤其是南方一些有条件的家庭会在中秋节这一天全家一起吃团圆饭、赏月。
到了现代,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素质的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增强,中秋节也逐渐成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流传至今。
中秋节也是庆祝丰收之时。因为月亮属阴、属水,所以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是一个表达对丰收祈愿和喜悦之情的节日。
现在生活节奏加快,大家都觉得这个节日应该在春节过节,但是今天是个特别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今年是特殊时期开始后第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中秋佳节。
今年已经是连续第三年没有在全国各地看到月亮了,也是第一次不能与家人团聚一起赏月。
希望*过后早日回归正常生活,大家都能安心工作和学习。
那中秋节都有哪些习俗呢?现在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赏月
中秋节的“月”字,原意是指白色的石灰,因为白色与秋季的天空颜色相近,而且月亮在天空中代表着一种明亮、纯洁的光芒,所以古代人们将月亮称为“月”或“玉盘”,并将八月十五定为中秋。
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在古时候,有一位叫吴刚的人,他犯了天规被贬到月宫里当苦役。而月宫里又是如此荒凉凄凉,吴刚在这里不能与心爱的女子在一起共度佳节。于是吴刚便对月神起了爱慕之心,可月神却不喜欢他的心意。于是吴刚每到中秋之夜便会坐在桂花树下,对着月亮“读书”,直到符合了心愿才会离开。而这就是中秋节赏月的由来。
古时候还有一种叫嫦娥的女子,她因为偷吃了长生*而飞上月宫成仙了。但月神知道后非常生气。她便命令自己的两个宠物玉兔和嫦娥吃下长生不老*,然后飞向天空。玉兔和嫦娥飞上月亮后,嫦娥非常想念家人,便把自己所知道的告诉人们。但人们都认为是胡说的。而嫦娥便一个人偷偷地哭泣,她希望家人知道她已经成仙了,才没有人再嘲笑她。于是她就每天都会在晚上把玉兔锁进屋里不让它出来。
在中秋节这天晚上,人们就会早早地吃完饭跑到外面去赏月。那时候天上的星星非常多而且又非常亮。月亮看起来非常像一个圆盘似的挂在天空中。但不知道为什么月亮突然从圆盘变成了一个盘子了呢?所以大家都没有发现月亮变圆了是因为天空中又增加了一颗星星而已啊!
除了赏月以外还要吃月饼。月饼也叫团圆饼或月团、宫饼、月糕、团扇等。
2.吃月饼
吃月饼也是中秋节的习俗之一,月饼,又叫胡饼、月团、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它起源于唐朝初年,相传是唐朝大诗人李白的故乡所制。
据史料记载,早在南北朝时,我国就有中秋祭月的风俗。在宫廷和民间的中秋祭月活动更是丰富多彩,大诗人李白也曾在圆月升起的夜晚,发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千古名句。
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象征。月饼象征着大团圆,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祭月、赠送亲友。月饼象征着大团圆。
中秋节吃月饼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现在市场上销售的月饼琳琅满目、品种繁多,有冰皮月饼、火腿月饼等各种馅料;制作月饼的材料也很讲究,一般用面和馅做成各种形状的月饼。馅多以莲蓉、五仁、枣泥等为主。
由于月饼象征着团圆,后来人们常在中秋节吃月饼以示对月神的祭祀和纪念。也有人说中秋吃月饼象征着生活“圆圆满满”(月圆人圆)。
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到今天时已相当普及。据专家考证,制作月饼的最佳原料是面粉和核桃仁、芝麻、杏仁、瓜子仁等馅料。制作饼皮和包馅时所用的面粉应是精粉。
一般是先将面粉与水调和成面团,再将面团擀成面皮后包入馅料搓圆成型即可。
到了清代,制作月饼已非常讲究了。其做法是:先将新鲜馅料(通常是豆沙、莲蓉、枣泥等)放入平锅内摊成圆片后置于案板上烤熟即可使用。为了增添口味和花色品种,现在人们还可以在圆饼中夹入一些果脯或果仁(一般是黑白芝麻或黄白芝麻)、冰皮(或巧克力等)和其他配料制作而成。
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变化和对传统节日习俗的重视,一些地方还出现了以“月饼”为主题的传统文化活动。如上海的“中秋夜”民俗文化节;广州的“粤节社”等都是有影响的大型活动。
3.赏桂花
*人历来把桂花作为吉祥、美好的象征,桂花又是富贵吉祥的象征。人们把桂花当作花朵,作为花木中的珍贵品种,有“花中宰相”之美誉。由于桂花盛开季节正值中秋,我国很多地方都有中秋赏桂的习俗。
据记载,早在唐代就有用桂花酿酒的习惯。到了宋代,桂花在园林中得到了广泛种植。明清时期,赏桂之风更盛,在宫廷和民间都非常盛行。在文人墨客中,对桂花更是情有独钟。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庭前落尽梧桐,水边开彻芙蓉”;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明代王世贞的“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自古以来许多文人骚客写了很多关于赏桂、颂桂的诗词名句。其中尤以宋、元两代为多。宋词中有《桂枝香·金陵怀古》等名句。
元代诗人杨维桢更是写下了《咏桂》:“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清朝诗人赵翼则在《咏月》中写道:“桂影扶风清自凉,人间天上两依依。”
桂花是*的十大传统名花之一,因其花朵细小而密、叶片浓绿而光滑、秋果累累而惹人喜爱,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实用价值。
桂花是著名的*花:
《本草纲目》记载桂花有“治百病”之功。如《本草从新》称“煮汁饮,主治风热咳嗽;酿酒服则治胃痛;煎汤洗则治皮肤瘙痒”;
桂花还可以制作成桂花糕、桂花糖等食品: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桂花“其气清香而淡和平”;又说它“香之胜也”。清代陶学贤在《广群芳谱》中写道:“桂花以香味胜”。
4.舞火龙
舞火龙是香港中秋节最重要的习俗之一。这一习俗源于一个爱情故事。很久以前,在香港的新界有一条恶龙,经常兴风作怪,伤害人们的性命。后来有一位白发老人用糯米做了一个龙的形象,在中秋节那天拿到龙灯燃起来吓唬恶龙。后来人们就把这种风俗叫做舞火龙,希望能除尽恶龙的影响。中秋舞火龙与其它民间活动不同之处在于,参加舞龙的除了普通百姓之外,还有不少达官贵人,甚至连当时的香港总督都亲自参与其中。当时在香港新界举行的舞火龙活动已经发展到每两年举行一次,吸引了来自各地的观众,现场人山人海、热闹非凡。而今年的舞火龙则在去年的基础上增加了科技元素。今年在龙头中嵌入了 LED灯,能够根据音乐节奏变换造型,让观众大饱眼福。
本文链接:http://xingzuo.aitcweb.com/9111314.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