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吉日

2020年几点立秋(立秋是什么时候?)

2020年立秋时间是8月7日23:26:33,今年是庚子年,属鼠的人。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立”就是开始的意思,立秋表示秋天正式开始。到了立秋节,我国民间流行吃瓜、吃蟹、啃梨等习俗,以纪念立秋这一天。
“立”的本义是“开始”,“秋”表示季节之意,表示万物成熟、收获之时。“立夏与立秋相对应”,立夏秋分,都意味着盛夏过去、秋天开始。古人认为“阴阳消长”、“四时阴阳”都影响着四季的变化,所以每到立夏秋分时就会有了秋意了。
立夏日为秋季的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节,立字解见春。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
在古代农业社会,人们对大自然现象认识有限,对动植物的生长规律理解也很有限。所以每到立秋节的时候往往就会有一些自然灾害出现,例如干旱、洪涝、台风等。
这时候人们会用“秋老虎”来形容它们危害很大、杀伤力很强而且持续时间比较长。从立秋到秋分这段时间被称为“秋老虎”季节。那么2020年立秋的时间是几点呢?
由于我们*幅员辽阔,所以各地气候情况也不一样。像东北地区可能早于全国大部分地区;在我国西南地区一般在8月中旬才会逐渐有了初秋的感觉!


1.立秋有三候

一候鹰乃祭鸟。老鹰因季节变换而开始大量捕食,以补充身体营养。古人认为此时天高气爽,适合狩猎,是进行农事活动的大好时机。
二候天地始肃。此时天气变冷,寒气上升,但还未到最冷的时候,故称肃杀。
三候草木黄落。草木到了秋季不再生长,开始凋零。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各种果实、农作物成熟的季节。农谚说:“一场寒”,“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秋天经常会下雨,而每到下雨的时候常常会刮大风,把屋顶上的茅草都给吹掉了,让人很是烦心。而古代的诗人们看到这种现象后非常高兴,因为他们认为这说明秋天已经过去了!
同时古人还认为“立秋”是天气由热转凉的转折点:“秋者阴气之应,阳消阴长”;“立秋之日凉风至”;“白露秋分夜,一夜”;“处暑十八盆、立秋要收人”等。此外民间还有立秋吃瓜、秋凉宜多饮、立秋贴秋膘等说法。
根据我国古代历法记载:农历7月7日或7月8日为“暑*的月份”;农历7月11日或9月9日为“热*的月份”;农历9月11日或9月17日为“寒*的月份”;农历10月7日或10月8日为“老*的月份”;农历11月7日或11月8日为“病*的月份”;农历12月7日或12月8日为“早*的月份”等。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七月八月看巧媳妇”。其实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因为无论哪一天都有可能会*去!

2.立秋饮食要清淡

秋天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所以要注意饮食清淡。可适当进食一些汤水类食物,以滋阴润燥。除了多吃水果外,还应常吃些滋阴润肺之品,如芝麻、核桃、糯米等,少吃辛辣食品,以防止燥邪伤害。
(1)多食蔬果。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瓜果蔬菜大量上市。这时应注意多食水果蔬菜、补充维生素;还要多吃一些有滋阴功效的食物,如银耳、百合、莲藕等。但需要提醒的是,应尽量少吃反季节蔬菜瓜果,以免造成脾胃虚弱等病症。
(2)吃些润肺食品。如银耳、百合、山*、莲子等。同时,还应注意润肺生津。如川贝炖雪梨:将雪梨去皮去核切成小块,加入川贝粉及冰糖炖熟即可。
(3)适当食用海鲜食品。如生蚝、海虾、淡菜等都是不错的选择,这些食品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对于滋养肺部大有裨益。
(4)忌食油腻食物和辛辣食品。秋季是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往往会出现“秋燥”的现象。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忌食油腻辛辣的食物以及冷饮料等,以免加重“秋燥”*。
(5)忌食过于温热的食物。秋天是由热转寒的转换时期,我们要注意多食用一些温热的食物以养阳补气和平补脾胃等功能;同时少吃一些寒凉性的食物,以防损伤脾胃阳气和影响肾脏功能等。
(6)可适当喝粥以养阴润燥。此时可食用一些诸如百合粥、糯米红枣百合粥等有滋阴功效的食物进行调养;同时还要适当进食一些有生津止渴作用的食品如雪梨等水果;还可以适当饮些茶水以滋阴润燥。

3.立秋饮食宜滋阴润燥

立秋节气,除了早晚温差变大,天气逐渐干燥,还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就是“秋老虎”。“秋老虎”其实就是夏天热得发烫,秋天稍微凉快一点之后又开始燥热起来。所以立秋节一到,天气就开始出现不稳定的情况,时常出现高温和降雨同时出现。
俗话说“春困秋乏”,立秋后的养生一定要顺应四时变化规律,饮食宜滋阴润燥。立秋节气虽是炎热夏天的终结,但秋季气候干燥,人体容易因燥热而上火。所以立秋后饮食宜滋阴润燥、补肺润肠。而秋燥容易伤肺,因此要注意养阴防燥,可以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如梨、芝麻、蜂蜜、银耳等食物;还要少吃辛辣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秋季气候干燥要多喝水勤饮水。
除了饮食上应以滋阴润燥为原则外,秋季的运动也应以舒缓为主。立秋之后天气仍然很炎热,所以运动最好选择在早晚天气凉爽时进行为宜。并且要避免在烈日下暴晒或者淋雨等情况发生。
另外大家在饮食上还要注意尽量避免吃生冷食物、辛辣烧烤食物和油腻食物等易伤脾胃的食物。

4.立秋后这五类人要注意预防秋燥

1、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秋季天气变冷,气候干燥,容易加重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的*,加重其病情,引起慢性气管炎、咳嗽等呼吸系统疾病复发。因此这类人应积极预防感冒、肺炎等呼吸道疾病。
2、老年人和儿童由于机体的调节能力差,抵抗力弱,一旦遭遇气候变化便容易感冒、发热;又因鼻腔粘膜柔嫩,容易发生充血现象,使鼻腔分泌物增多。因此老年人和儿童在秋季应特别注意防寒保暖,及时增添衣物,以防受凉而造成呼吸道疾病的复发。
3、从事高空作业或*作精密仪器的人员在立秋之后应特别注意防止因气温变化过大而引起的身体不适。这类人员在立秋之后应多注意休息;注意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尽量不要做高空作业或*作精密仪器等工作。
4、经常吸*、酗酒的人秋天天气转凉后许多人会开始吸*喝酒来御寒。这些人应在立秋之后注意戒*戒酒,尤其是不要在早晨起床时立即抽*喝酒或吃生冷食物。因为这些不良的习惯极易诱发哮喘、气管炎、肺癌等疾病。

5.立秋不宜进补

民间有句谚语叫“一夏无病三分虚”,因此立秋后进补十分必要。但立秋后进补,不是越早越好,也不是盲目乱补。在夏秋之交时,人们的食欲已逐渐恢复正常,进食也相对较多,这时不应再“贴秋膘”,否则会加重胃肠负担,可能诱发胃肠道疾病。对人体来说,贴秋膘要适当。秋令饮食应以润肺防燥、滋阴益胃为原则。秋季以滋阴润肺为基本原则。多食芝麻、糯米、蜂蜜、乳品等柔润食物;少食辣椒、生姜、大葱、大蒜等热性食物及饮料。
秋季是阴阳转换的时期,虽然暑热尚未彻底退尽,但炎热的夏天已经离我们远去。夏季养阴的时机已经过去了,所以立秋之后也不宜大补,饮食要以清淡为主,不要过多地吃肉类食物。

本文链接:http://xingzuo.aitcweb.com/9110901.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