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吉日

国际不打小孩儿日(父母与孩子沟通少,父母要立规矩)

是为了纪念一名被父母施以暴行的11岁男童伊登,他在去年12月28日不幸离世。
伊登的父母在他的*亡证明书上写下:“伊登没有什么需要隐瞒的。他的*亡是一场悲剧,他在学校里受到欺凌和其他形式的暴力,他*于窒息。”
这件事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如果再遇到类似的情形,我们该如何处理?
一、打孩子是不可取的。因为父母和孩子之间关系出现裂痕,容易使亲子关系产生隔阂。如果家长经常打骂孩子,可能会变得自卑、叛逆,甚至有暴力倾向。我们要做的是和孩子建立平等和睦、信任的关系,用爱来陪伴他成长。
二、做家长要懂得把握打与罚的尺度。孩子犯了错,应以批评教育为主。当父母发现孩子有不良行为时,应先问清楚原因,再采取措施和惩罚手段。过度体罚会严重影响家庭和睦。
三、如果孩子在学校不遵守纪律、违反校规校纪、考试作弊或旷课,可向学校老师提出批评或建议。家长也可以向学校反映情况,督促孩子改正错误。
四、如果孩子经常无故离家出走或逃学,家长应及时与老师联系,共同关注孩子在学校的情况。


一、父母要学会尊重孩子

父母要尊重孩子,并让孩子感受到他们是受到尊重的,并且感觉到被需要。当你尊重孩子的时候,他们也会尊重你。曾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位名叫杰米的小男孩,在3岁的时候得了肺炎,医生说他活不过1个星期了。妈妈每天都对他说:“宝贝儿,妈妈爱你!”后来杰米活了过来。有一天当医生把杰米从*神手里夺回来时,他问妈妈:“妈妈我是不是还应该感谢你们?”
妈妈回答说:“我感谢的是上帝让杰米来到我身边。”
为什么?因为无论任何时候,母亲都尊重杰米,都爱杰米,不离不弃,这让杰米有了活下去的勇气。
父母对孩子的尊重表现在:当孩子还小的时候,家长不要过早地让他做一些超出年龄范围之外的事情。有些家长很早就给孩子买了新衣服、新玩具等等,甚至有的家长从孩子出生起就让他参加各种兴趣班、学习班等等。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他们会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这是正常现象。如果父母过早地干预孩子的生活、学习,甚至用强迫手段来把他们培养成自己希望的样子的话,他们就会失去对新事物和新环境的适应能力,从而产生厌学情绪。此外,对年幼的孩子来说更重要的是父母要学会尊重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而强烈的需要和感受,父母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总之,当父母尊重孩子时,他就会觉得自己受到了尊重,而这种尊重会让他们对家长更加亲近。

二、父母要懂得做好表率

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会规矩和道理。
当孩子出现不当行为时,家长要及时指出并加以引导。
比如,孩子在外面随意扔垃圾,家长可以告诉他“把垃圾放到垃圾桶里去”,不要因为怕孩子被人笑话而不让他乱扔。
同时还要告诉他乱扔垃圾的危害和后果。“不乱扔垃圾”就像一个警示标志,是每个人都应该做到的。如果在家里乱扔垃圾、不讲卫生等行为也很多,家长要及时纠正过来。
这样才能让孩子们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
《正面管教》一书中提到:“当父母与孩子发生冲突时,千万不要用暴力的手段解决问题,而是应该首先寻找自己的原因。”
正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样:“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
好的教育方式是言传身教、润物无声的。当家长想要教育孩子时,如果自己做不到,就不要以身示范。
孩子会看到你是如何处理事情的,你也会有样学样地去处理问题。当父母用行动教会孩子规矩和道理时,孩子会知道这些都是必须遵守和坚持的基本原则。当孩子做错事情时,父母也要给予耐心指导、教育和帮助,这样才能帮助孩子成长。

三、父母要给孩子立规矩

孩子的行为,往往与他们的生活习惯有关。立规矩就是要让孩子明白: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能做,做了之后会有什么后果。但很多家长由于担心孩子吃亏,往往在教育上持一种“宽严相济”的态度,这样做往往适得其反。
如果我们能注意到孩子行为的深层次原因,并据此帮助孩子改正错误,他们就能更好地成长起来。
比如有个叫晓玲的女孩。她对自己要求很高,做事总要做到最好。有一次上课迟到了,她把书放在桌子上就跑了,老师让她把书放回原处,她却认为不该让别人知道她来上课。在课堂上,她常常和同桌聊天。晓玲的妈妈看到了女儿这样的行为是不能容忍的,便用皮鞭抽打女儿。结果因为用力过猛而导致女儿双眼失明、三根肋骨断裂、双腿粉碎性骨折。经鉴定构成轻伤二级。
通过这件事,晓玲的妈妈终于明白了:对孩子必须立规矩。如果你打了她一顿,她会记恨你一辈子。
“好孩子是管出来的”这句话是对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家长要注意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深层原因:是想得到父母关注?还是为了好玩?亦或是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如果是后者,那么我们应该多关注孩子内心的需求和想法,给他们以充足的爱和安全感;如果是前者,我们就要改变教育方式、方法或策略了。
总之一句话,我们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管理自己内心世界里发出的各种声音。
愿我们在育儿路上少些痛苦和纠结!

四、父母要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要告诉孩子做错事会有什么样的后果,比如:考试作弊,考试成绩很差,父母就会打你;不好好吃饭,就会打你;不能帮家长做家务,就要挨打……
有一句话叫“打在儿身,痛在娘心”。父母的棍棒教育虽然是一时之快,但对孩子心灵的伤害是无法估量的。俗话说:“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父母应该通过自己的行动来影响孩子,而不是靠语言暴力去*迫孩子。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打骂式的教育只会让他们产生恐惧心理。
如果父母真的因为孩子犯了错误而感到烦恼的话,建议多找找自身原因吧。有时候父母的情绪真的会影响到孩子。所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才是最重要的。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哪个父母是不爱自己孩子的。即使父母有一天想放弃孩子时,请记得再多花几分钟时间去了解一下孩子。因为你永远不知道孩子心中埋藏着怎样一颗“小宇宙”!

五、父母要正确对待孩子的叛逆行为

有许多父母认为孩子叛逆是因为孩子有问题,便想着要“改造”孩子,但这样做却适得其反。孩子的叛逆行为,往往是家长教育不当、缺乏沟通的结果。父母与孩子沟通少,总是以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对待孩子,这样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甚至产生离家出走或逃学等过激行为。
教育子女时,父母必须尊重子女的人格、兴趣和自尊心。只有父母尊重、理解了孩子,才能与他们建立融洽的亲子关系,才能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价值,发现自己的能力与潜能。如果父母与子女之间缺乏沟通,就不能及时了解其心理变化和需求,就会给他们带来心理压力。

本文链接:http://xingzuo.aitcweb.com/9110221.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