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吉日

出类拔萃的萃什么意思(“萃”字在汉语中的用法)

“萃”是我国古代汉语词汇,意为聚集。本义为草木初生时的绿阴,比喻人才或事物聚集而形成的优势,比喻人或事物处于某一方面的突出地位。是一个表示聚集的常用成语。那么,“萃”字在现代汉语中的用法是什么呢?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萃”这个字。“萃”字由“禾”、“生”和“木”三个部分组成。意思是生长成熟。
那么,我们来看看关于它的三种用法。
1、词语解释:(1)。指植物初生时的绿叶阴下,在地面上聚集。也作“集于下”、“聚于下”等。
(2)。指聚集起来。
3、成语出处:《庄子·天地》:“不闻不若闻之,不若行之。”《韩非子·喻老》:“夫见知犹形也;闻知犹质也;行知犹力也;知行合一,无或可矣。”清・陈梦雷《书说》:“世有大才,不因时序而遂废其所学;又有大儒,虽世乱而不废其所学也。”2.指聚集起来的人或事物集中而形成的优势力量、优势地位。


1、成语出处

“出类拔萃”这个成语来自《晋书》卷五十六〈陶侃纪〉:“乃于东斋设两庑,日集宾客,与谈者诸公相与讲论,皆超绝群,无所不及。由是海内名士莫不归之,门庭若市。居久之,因以为名。”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从前我在东斋居住时,经常在东斋设立两庑,与宾客们谈话都超过了一般人的水平。所以我的名气很大,海内的名士没有一个不前来和我交朋友的。到了后来,人们一提到陶侃,就知道他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了。后来因为他有才干、有名望,人们便把他和孔子并称为“孔陶”。
后来用“出类拔萃”比喻优秀到极点或超过其他的人。出自《晋书・陶侃传》:“侃在东斋时,宾客满门,与论其所闻,无不超过群英。”
这个成语最初的意思是指品德、才能卓越出众或超过一般人,出自《晋书·陶侃传》:“人咸仰其超绝群,无所不及。”

2、词语解释

1.指从一地移至另一地。
4.聚,聚结,聚合:~。~飞。
戏。
6.聚集在一起:~会。~台(演)。
7.形容某一方面处于突出地位:他的才华,他的地位,他在艺术上的造诣都很突出。
8.指聚集起来的人或事物:群英会(指文人会聚于一堂);会中进士;会试;科中第一名;榜下捉人,探花及第;榜眼及第……等等。
9.比喻集众人之所能,聚众人之智慧:~兵;~众。
10.指聚集的人或事物:~龙,~虎,~~仙……
12.指聚集起来的人或事物集中形成的优势力量、优势地位:~~强,~~大。~~胜……。
13.指人或事物处于某一方面的突出地位:~~得(得)了这一题?这一项工作?这一份材料?……

3、成语用法

①聚于下,谓之萃。
②众所萃,谓之萃。
③萃,又作“萃”。指聚集,聚合。“萃”的意思是聚集,集合而成。又可作名词解释,指聚集,聚合起来,成为优势力量或优势地位;也可作动词解释,指聚集起来形成某种优势或力量。
总之,“萃”这个字的意思就是聚集起来,从而形成某个方面的优势地位或优势力量,这样的意思还可以用来比喻人或者事物集中到某一方面或领域的优势地位、优势力量等。这就是“萃字多义”的真正含义。
当然了,关于“萃字多义”这个问题,在学习时还需要结合相关成语或者俗语进行理解和掌握。其实,只要我们平时多积累一些成语或者俗语知识,我们在运用的时候就能够信手拈来了。

4、近义词

“萃”,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都是指聚集,但是,“萃”是“聚”的近义词,而“萃”则是“集”的近义词。但是,在运用时,二者也有细微的差别。
(1)她正聚精会神地读书,突然听到一阵脚步声。
(2)这个问题,不只是一位青年才俊的水平,而是一个十分突出的成绩。
(3)我相信,她一定会成为一位出类拔萃的人才。
(4)他把许多同学都比下去了,但是我仍然能够说他是一个出类拔萃的人。
(5)他经过刻苦的学习和严格的训练终于成为一名出色的运动员。
(6)这种人总是很了不起;这种人总是出类拔萃。
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萃”是两个不同含义的词语。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呢?

5、使用范围

①“萃”字一般用在名词前,用在形容词或动词前。如“萃英学习小组”“萃英之家”。
②“萃”还可以用在动词后,表示聚集。如:在“我们这个民族,有着无比悠久的历史和无比灿烂的文化,它是一个民族繁衍生息、生生不息的根本所在,是*文明生生不息、光耀世界的重要基础。”(《新概念英语》第6册第3课),“她是我们*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少年报》1989年6月9日)。
③“萃”还可以用在形容词前,表示杰出,如:“他是我们*杰出的科学家。他的理论在国内外都享有盛誉。”
如:“这个城市的人真能干!他集中了各方面的优秀人才,工作干得非常出色。”

本文链接:http://xingzuo.aitcweb.com/9109622.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