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吉日

中秋节来源简介(关于中秋节的知识)

中秋节是*的传统节日,也是重要的“三大情人节”(中秋节、情人节、重阳节)之一。这一天,人们会吃月饼、赏月,和家人团圆。中秋节起源于*汉代,传说是为了纪念嫦娥奔月(嫦娥应悔偷仙*,碧海青天夜夜心)。在古代,月饼是一种节日的象征,“月饼”的原意是祭祀月神的供品,后来才慢慢发展成亲情、友情、团圆的象征。中秋节最早来源于祭月赏月,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家族团聚结合在一起,寓意着阖家团圆。


一、月神

在古代,人们都会在中秋节的这一天祭祀月神,在民间也有很多关于嫦娥奔月的传说。中秋之夜,天气转凉,月亮也变得格外圆,所以又称“团圆月”。在中秋节吃月饼、赏月、拜月是*人民的传统习俗。
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嫦娥应悔偷灵*,碧海青天夜夜心”。把神话故事中嫦娥偷吃了不*仙*的情节,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这也是最早在文学作品*现“中秋节”的文字记载。
在唐代以前,只有帝王有资格祭月。到了唐朝以后,由于统治者把赏月之风引入民间,圆月也开始成为节日的象征,中秋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
到了宋朝之时,中秋节才成为民间节日。中秋节也就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团圆节日”之一。苏东坡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唐代中秋节习俗;王建有诗:“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白居易也有“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孟浩然有:“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由此可见古代中秋节所产生的影响之深远,也和古代人们的思想感情有着很大的关系。
而在我国传统节日里,最受欢迎的还是中秋之夜赏月与吃月饼。“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就是人们对中秋节的美好愿望。
其实关于月亮最早有关它的记载是《礼记》中提到:“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宋代之后,人们开始对中秋节进行演变和丰富了。月饼也不再是单一的一种食物,而是各种口味都有。所以在中秋这一天也要吃各种各样美味佳肴与月饼。

二、祭月

中秋祭月,是*民族古老的习俗。祭月,在古代有很多名称,既有“祀月”,又有“祭日”;既有在秋季的八月中旬进行,又有在八月十五这一天进行。中秋祭月作为一种古老的传统,其形成可能与古代对天象的崇拜有关。如《周礼》中就有“以中秋上日,祭于太一神于坛上”的记载。后来随着时代的变迁,祭月渐渐成为中秋节不可或缺的环节,中秋节也就成了普天同庆的佳节。在我国很多地区中秋都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如放风筝、赏月、吃月饼等。中秋之夜,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人们渐渐把希望和幸福寄托到月亮上。因此有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这就是为什么中秋节又被称为“月夕”和“祭月节”、“团圆节”或“亚元”。

三、祭月的演变

祭月,早在商周时期就已经出现,后来演变为“拜月”、“赏月”。关于中秋节起源的传说很多,其中最古老的传说是“嫦娥奔月”。
在古代文献中,也有一些关于中秋节的记载。在《周礼》中记载:“以土圭之法测日影,以壁观之,日影短至,则治室以祀。日影长至,则治室无堂。”大意是说:古人用土圭测出了太阳的影子是一天短的时候,就在室内祭祀;如果日影加长了,就在室外祭祀。在战国时期《礼记·祭法》中说:“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这里的“夕月”就是指的中秋祭月活动,汉代王逸注:“月中有桂树,桂树之根如何?曰:‘此月桂者,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断其桂。月中有兔似人持鼠角而饮其露。’后因以中秋问月谓之问句也。”这里说的就是汉代时人们拜月的习俗。后来人们逐渐将中秋与月宫联系在一起,称中秋为“拜月节”或“玩月节”。到了唐代,人们开始在中秋节时在露天设案,将月饼、石榴、枣、栗等水果放在月饼上,然后对着月亮祭拜。

本文链接:http://xingzuo.aitcweb.com/9109553.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