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吉日

十月结婚的黄道吉日2023年(“江西彩礼高”是否该止步于此?)

作者:和 生

近日,“1888万天价彩礼”*引发广泛关注。知乎1月13日发公告称,已第一时间进行了核查,相关内容出自某匿名用户于2022年10月16日发布的回答;该回答于2023年1月12日被发布者修改为致歉声明,承认了杜撰事实。知乎随后依据《知乎社区规范》,对该用户账号做了永久封禁处理。

显然,事情不该仅仅止步于此。这篇帖子虽然被平台证明是个人杜撰,却激起了地域之争,对江西当地形象造成了极大伤害,影响和损失难以估量。

编撰者将造谣的矛头对准江西,或许有其背后因由。正如有网友所言,“江西、天价彩礼和1888万,这三个词汇组合在一起自然就能引发热议”。原因为何?以往,“江西彩礼高”就曾是网上的一个传言,此前江西某银行推出“彩礼*”,更加强化了网友心中“江西彩礼高”的刻板印象。

结婚嫁娶中的彩礼现象由来已久,虽然在法律上不提倡,但也不禁止;存在彩礼现象的地方不少,到底哪里是“重灾区”,可以讨论,但不能编个有鼻子有眼的“故事”唬人。

江西当地嫁女真的会普遍索要天价彩礼吗?肯定不能一概而论。故事中的事发地——萍乡市,这次不堪舆论压力,专门进行了辟谣,称当地彩礼上百万都极少;萍乡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也表示,2022年已多次发出婚俗改革倡议抵制高价彩礼;当地不少网友也现身说法,表示没见过这么高的彩礼。

当前,对谣言制造者仅仅进行平台封号,相对于其引发的恶劣影响,施加的惩戒力度恐怕还不够。实际上,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散步谣言,谎报险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可以处以拘留和罚款的惩处。说白了,这还是为了博流量而不择手段。

另外,值得探讨的还有,平台能否采取相应的防范、监察机制,防止或减缓这类谣言对网络的伤害?

固然,在事前严格审核每篇文章的事实准确性并不现实,但平台方或许可以建立相关的谣言核查-纠正机制。一旦出自平台的文章引发舆论后,可以触发这套机制,对文章内容和作者迅速定位、精准聚焦,进行审核查证,并及时对外公布真实信息,尽可能将谣言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负起平台应有的责任来。

话说回来,一篇去年10月16日发布的帖子,在近三个月后突然引爆网络,确实有些让人意想不到。这也说明,互联网传播规律是充满偶然性的,需要相关平台给予足够重视,建立灵敏的检测机制。不然,一旦帖子“暴雷”,也会伤害平台自身的品牌声誉。

当然,遏制网络谣言,最根本的还是让造谣者建立起敬畏心。对造谣者,最有力的震慑,还是法律武器。只有让更多人认识到造谣有成本且要付出代价、在公共空间发声就要对自己的言论负责,类似的虚假故事才能淡出网络。(和 生)

来源: 澎湃新闻

本文链接:http://xingzuo.aitcweb.com/9105862.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