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吉日

吉日安葬在线观看(《吉日安葬》影评)

为了土葬,老人愿意付出什么?

生命。

你的家人希望实现你人生中最后的愿望吗?

他们希望你早点*。

其中一张电影海报

《吉日安葬》是85后导演王通的硕士毕业作品,获得第52届*电影金马奖最佳创作短片提名,入围第20届釜山国际电影节提名,获得第2届亚洲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剧情短片银奖。

对于这部预算只有10万,只花了3天拍摄的影片来说,入围提名即是非常强有力的实力证明,这也说明了这部影片的的内涵价值是值得我们肯定和探究的。

电影《吉日安葬》主创合影

《吉日安葬》用二十八分钟的小体量关注了一个奇诡又老套的新闻*——土葬改革。这个挣扎在新*的旧*习俗,竟然成为了一双杀人无形的手,在乡村中酿造出一桩荒诞的悲剧,以极其荒谬的手法吞噬着人的生命。

导演王通以其精准的调度、丰满的故事架构、荒诞黑色的艺术风格,以传统土葬与现代火葬的冲突叙事,很好地展现了当代乡村的现实境遇与伦理困境,深刻地剖析了人贪恋谎言欺骗的劣根性。影片温温柔柔,不紧不慢,然后猛地刺你一刀,防不胜防。

(一) 关于影片

现实所具有的力量是虚构难以企及的。——王通

影片的灵感源自于一则社会新闻,因为土葬改革,安徽桐城6位农村老人选择提前在政策实施前集体*,以避免火葬。

逆溯而上,却发现诸类*只是冰山一角,这是*改革化进程中常见的场景,落后的传统习惯和强制实行的新思想之间的矛盾。它是真实的,又是荒谬的,再强的文学作者的笔力也敌不过真实新闻的穿透力。

看《吉日安葬》,很容易让人联想到14年一部也是关于”丧葬”的电影——《心迷宫》。两者在艺术上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样是取材于社会新闻,用”黑色幽默”的格调,利用尸体”掉包计式”制造冲突,展现荒诞故事。

《心迷宫》剧照 2014

但与《心迷宫》采用复杂打乱的时间线索不同,《吉日安葬》采用了最平实的线性叙述,不玩炫酷的结构技巧,剧情流畅不拖泥带水,每个镜头都为后面的情节打下伏笔。

影片以一场热热闹闹的葬礼开始,去世的老人是上届村长老王的老伴刘老太,风光的葬礼背后却另有隐情。”殡改政策”即将执行之际,老王既想让儿子竞选*村长;但他又不想让老伴火葬,于是他找到了殡仪馆的工作人员,买下一具尸体替代刘老太火化。

如果只是为了玩形式,那么故事到这个程度已经足够。导演野心很大,他想更进一步去表达故事背后的寓意。所以在一切看似即将要顺利结束时,意外发生:在四下无人的黑夜,在老王想要偷偷下葬时,躺在棺材里的刘老太突然意外复活,一场更加荒诞的悲喜剧才真正开始……

(二) 关于荒诞

这个世界,生活,人本身,都是荒诞的。

“丧葬”是个很讨巧的题材,它天生自带一种深刻感。影片中的刘老太的葬礼、棺材、尸体、纸钱……这都给观众的日常认知带来巨大的冲击,直白地说是忌讳。

同时丧葬也是一个很难以融入故事的题材,它本身只是一个片段,缺乏前因后果,任何一个故事都可以由*亡开始,也都可以用*亡结束,这恰恰成就了这部电影。

影片用”丧葬”贯串了整部影片,从买尸替换刘老太火化,再偷偷下葬;再到下葬时刘老太在棺材里*而复生,而老王却埋怨她怎么又活过来;最后谎言败露,刘老太被*到不得不*。

影片以这种荒诞的剧情走向,烘托了普通人在宿命面前的无力。让人在震惊痛斥之余,自然而然地把自己的人生投射到宏大的背景中去,一个看似荒诞却平实饱满的故事承托了导演对社会讽刺的野心,是难得一见的举重若轻。

其中的荒诞细节设置也是匠心独运。

1、 西洋提琴和唢呐锣鼓

影片巧妙地将唢呐锣鼓与西洋提琴并置于葬礼,提琴悠悠和唢呐鸣耳制造出冲突和不搭调的感觉,使得短片调性更加荒诞幽默。

2、 动物线——黑驴

黑驴作为动物线索在短短28分钟里出现了7次,每次出现都意味着有诡异的事情发生,比如刘老太*而复生、结尾*以及刘老太两次葬礼。

驴是一种居中的生物,上边有马,下边有骡子,这种尴尬的境地和那些在夹缝中生存的人的命运也有潜在的关联。同时 黑驴又具有一种天然的喜剧感和冲突点 ,在西方圣经中相当于旁观者,它在冷静地观察着整个故事的发展,尤其是它适时地出现在两次远去的灵车后面,其讽刺怪诞意味更加浓烈。

3、 刘老太的”*亡”和*亡

从老王说:”*想土葬”中不难猜到,刘老太第一次的”*”肯定是非正常的,极有可能是在强大的心理压力下造成假*,而老王父子面对大选在即,内心选择也是倾向于*亡。

至于为何复生也很好解释,在以前的农村,医疗水平有限,如果人*后没有放几天,而是直接就下葬,”*而复生”是很容易就发生的,这也是影视作品常见的情节。

影片结尾,现任村长撞破刘老太还在人世,被老王埋怨指责:”你也是,你说你要土葬,我们废了多大的劲儿埋你。”,而明日就是大选之日,为了儿子的前途,她选择了*。

其实与其说是*,倒不如说是一场“谋杀”,而凶手则是老王、小王、村长以及”强制殡改”政策,刘老太再次的*亡结局变成对众人的讽刺。

顺带一提,电影海报也是狰狞怪诞的,类似挪威画家爱德华蒙克的作品《呐喊》(也称《尖叫》),仿佛一个人正受着严酷的刑罚,给人以极强力度感的冲击。(过于狰狞就不放了)

可见导演在电影细节处理上是非常到位,环环相扣,直指主题。

(三) 关于现实和人性

世界上有两样东西不可直视,一是太阳,二是人心。——东野圭吾

《吉日安葬》是一部现实主义兼具黑色幽默的电影,它以社会性为出发点,但是它的目标并不是社会性的,现实主义始终是个人化的,带着人文主义关怀的。

尖锐荒诞的现实,包裹在冬日华北平原温吞的雾气之中,与《我不是*神》导演文牧野的短片《安魂曲》相似,荒诞的故事背后是对社会真实的关照。

故事背景建立在一个特点并不明确的农村,就像*千千万万正在转型中的农村一样,是抽象的,脸谱化的。

整部影片使用了非常简洁、平实的电影语言去描写政策和村民之间的冲突。仅仅用了一段镇长和老村长之间的对话,就完成了对一个时代变革的背景描写。

甚至连这段对话中双方的台词都是异常冷静的,迂回的,各自透露着几分无奈。最后镇长拿起帽子,撂下一句”你们村不是马上要换届吗?”,作为一句*观众心知肚明的讽刺语,点到为止,不拖泥带水。

先锋文学作家余华曾在其作品《兄弟》中写道: 一个西方人活四百年才能经历这样两个天壤之别的时代,一个*人只需要四十年就经历了。

大喇叭广播,灰突突的黑板写着”建设新农村”大字,演员手里擦擦作响的搪瓷杯,都是集体时代的符号化象征,暗示了传统和守旧,思想远跟不上飞速时代的发展,集体和个人之间固有的联系和疏离,也意味着这样的故事完全有可能发生在任何一个人身上,这是一种悲哀!

“强制火葬的日子是初十,明明可以光明正大地土葬”,影片中的老王不仅想拿到那点火葬补贴费,也想主动做表率,只是为了儿子能在大选中胜算更大。他不停地埋怨妻子,最后刘老太成了利益牺牲品,这在*传统社会中是非常常见的悲剧。

老王被撞破骗人

本就荒诞的故事走向,在被”*而复生”这个更加荒诞的随机*打破之后,牵扯的人物越多,这种荒诞就越合理,每个人都成了这场悲剧的推手,每个角色使得整个故事更加饱满、鲜活、真实。

影片用一个特定时代的特定*,去描写一种典型的传统价值与新观念之间的矛盾与妥协,它涉及的谎言是不得已的谎言,它涉及的命运是时代裹挟下的命运,一步一步揭露故事中各个人物的私利、谎言、贪念,最终将自己推向一错再错的绝境。

影片真实再现了*农村一角:资源争夺、利益冲突、政策与民意的矛盾以及人性的不堪一击,深刻地揭露了在激烈矛盾下人们为各自利益而全然不顾他者的自私,展现了一个真实的*乡村现状,令观者扼腕,思索。

结语

《吉日安葬》用了二十八分钟的时间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巧合中存在合理,普世中存在特例的故事。摈弃其社会新闻对意识形态的批判之后抽离出一个颇具黑色幽默的故事,笑中带泪地探讨荒诞行政指令下更加荒诞的应对措施, 向人们揭示*改革化进程中人们内心的冲突与矛盾,生与*剥离了终极意味之后,成为钱与权的附属品。

正如歌德所说:”艺术既是现实的主宰,也是现实的奴隶。” 希望这部二十八分钟的短片能带给更多的观众不同的感受,也能够深刻体会到剧本之外的丰富内涵。

我是 @春盏 ,专注电影和书籍分享,在春天寻找人间故事。

本文链接:http://xingzuo.aitcweb.com/9102563.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